依据中央的部署,全国国有文静院团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由经营两性教育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文化企业。对国有文化企业法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应有别于一般商业企业,其应充分评价该单位在文化创作、传播是不是获得好的成效,在坚持公益性、服务性的同时,是不是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不是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的协调进步等方面的内容。
1、国有文化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近况
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方面,根据《党政主要点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职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号)的规定,对“实行国家和自治区经济法规状况、拟定和实行‘三重一大’决策状况、财务收入支出真实合法效益状况、打造和实行内部控制规范状况、廉洁从业状况”这五方面内容进行评价,但未能结合文化企业的业务特征和社会职能,对国有文化企业在文化创作、传播是不是获得好成效,在坚持公益性、服务性的同时,是不是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不是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的协调进步等方面内容进行评价。
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方面,根据《党政主要点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职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桂办发[2011]48号)的规定,使用的是通用模版,但未能体现国有文化企业的特征和差异,尤其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权衡,业务评价与财务评价的比重。
因此,现有些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不可以全方位、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价国有文化企业法人在任期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营业额和责任。
2、国有文化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增加社会效益评价的必要性
2014年十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静座谈会上的讲话与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达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建议》的文件精神:国有文化企业提供精神商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需要一直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达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目前,国有文化企业根据中央的精神,承担着很多服务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传播公众文化、服务公益活动的社会职能,当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冲突时,一直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为兴盛当地文化需要,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由此可知,国有文化企业与一般商业企业有什么区别在于:国有文化企业既创造社会效益又创造经济效益,并且社会效益需要一直放在第一;一般商业企业只创造经济效益。
因此,国有文化企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有别于一般商业企业。因为其承担着社会效益的职能,在审计评价中应增加社会效益的评价内容,才能体现审计评价的全方位性。
3、国有文化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推行方案
1.增加社会效益的评价内容
以表演艺术为主业的国有文化企业为例,社会效益的评价内容应包括创作、演出、艺术普及这3??方面:一是创作方面的评价:对重大创作、复排、移植项目论证状况;打造拓展深入基层长效机制状况;年度原创、复排、移植作品数目;年度保留剧目演出数目;创作获奖状况。二是演出方面的评价:公益演登场次、服务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演出状况。三是艺术普及方面的评价:举办参与公共艺术教育状况;面向基层拓展结对帮扶艺术指导、交流、合作状况;媒体宣传报道状况。同理,电影、出版、互联网电视等主业的国有文化企业也应有与其主业相对应的社会效益评价内容。
2.引用平衡计分卡,完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在现有审计评价指标通用模版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国有文化企业的业务进步特征,健全衡量标准。指标的设置可参考平衡计分卡(BSC)的剖析框架,从财务方面、顾客方面、内部业务步骤、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将国有文化企业的整体规划进行分解:一是财务指标,评价企业规划的拟定和实行是不是促进经济效益的增加,财务控制系统是不是促进单位全方位水平管理水平的提升。二是顾客指标,评价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的需要与期望,与对任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履行状况的认可度。三是内部业务步骤指标,评价业务步骤的改进和革新,决策程序、决策实行与决策成效。四是学习和成长指标,评价领导干部学习运使用方法律方法领导经济工作、管理经济事务,增强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加大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这四个维度既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合理地平衡了业务评价与财务评价的网站权重,每个维度既考虑了规划目的又考虑了审计评价指标,将单位的使命和规划转变为具体目的和审计评价指标,以达成企业规划和经济责任的有机结合。